移山参
吉林参茸网
人参
 
 

人参中国人参分为三大种类:即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野山参即是野生人参,园参即人工培植的人参,移山参是介于野山参与园参中间的类型,属于半野生人参。

   移山参移山参起源于清朝年间,那时我国东北已成为野山参的主产区,由于朝廷实行官办采参,结果在很短时间内辽东一带的人参便几乎被采尽了,人参产量越来越少。当时有人在乌苏里江两岸未被开发的地区发现了成片的小参苗(人称秧参,也叫小捻子),漫山遍野都是,那里后来被称为“乌苏里江参场”。敦化的采参者便将这种不足重量的野生小参集中移植到敦化附近的山沟里,加以看护,待重量够时,再挖出来交作官参充数或上市出售。这种历史上所谓的“秧参”,就是移山参的起源。

  清政府为保证官参质量,屡有禁令,然而“秧参”的栽培日益盛行,栽种“秧参”的农户不断增加,而地方官往往不能辨认"移山参"。1810年内务府统计:盛京(今沈阳)四等以上参六斤内亦有秧参二斤,吉林四等以上参三斤二两,大支参十两竟完全是“秧参”。栽培“秧参”最盛当数吉林的俄木索罗(今敦化)和珲春,达到明目张胆,肆行无忌的地步,清朝廷严令地方官查拿,带兵清沟,火焚营地。

  至清末,“秧参”所产,最负盛名的是辽宁宽甸之石柱沟,离县城近百公里,森林蔽天盖日,山岗横旦八座,交通困难,人迹罕至,多有迷路。山高土薄,栽种五谷不收,栽种“秧参”反得其宜,生长奇慢,三十年后酷似山参。商贩常冒充野山参销售牟利,畅销国内,远涉南洋,使得清政府的禁令丝毫无效。不久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的远东疆土,大参罕见,小秧参也很难寻觅,移山参栽培业因无秧可供,而逐渐萎缩消亡,至20世纪50年代"移山参"上市量仍微不足道,不成气候。

  传统意义的移山参确为野山参幼苗,一般多是十多年或二十几年的“小捻子”,不宜作货,于是集中所获将其移栽到便于看护的山野林下,使其在野生环境中继续自然生长,待生长十几年或几十年后再采收做货,如此被移栽过的野生人参习称“山移山”或“移山趴”。这种传统的移山参,原生地是荒野的山林,移栽地也是荒野山林,移栽前的野山参幼苗是野生种子基因,而且移栽后再生长若干年,具有大部分的野山参特征,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山参”。

  现代意义的移山参范畴和传统的移山参有很大差别,国家标准对移山参定义范围是:将幼小的野山参苗或林下参苗移植于野山林下自然生长或园参收获后被遗留下来的人参自然生长,其生长年限较长的,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可视为移山参。标准中将野山参移栽、山移、家移、籽趴、秧趴、池底参等都归类为移山参,而不是原始意义单一的“山移山”,这就使得移山参产品涵盖范畴很大,品种也很多,各品种之间的性状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山参与野山参相比较个性差异很大,野山参是野生种子自行繁衍,自然分布,在荒野的原生地不动生长多年而成。移山参则不同,有野生种子秧苗,也有园参种子秧苗;而最重要的是被人为的动土移栽,移栽前的生长环境或后期的生长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基因遗传、生长环境和年龄因素是决定移山参性状特征的关键。

  由于过度的砍伐,森林面积逐渐减少,野山参已经依稀可见,大货更是罕见,而对野山参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市场的需求促使人们大力发展野山参的替代品――移山参。但是,目前市场上传统意义的移山参几乎见不到,偶尔有货都是当作野山参销售,野山参虽然稀少,市场上仍能找到,但若想找一两支真正意义上的移山参还真有些困难。而“山参趴货”、“园参趴货”、“池底参”、“硬底参”等充盈市场,市场交易良莠杂陈,消费者真假难辨。

  我国刚刚出台“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新的国家标准对鲜品移山参、生晒移山参的的规格、质量等级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对移山参卫生指标、理化指标、检验方法及规则也做出详细的规定。有了国家标准,这对规范移山参商品市场销售、维护消费者利益有据可依,对促进移山参商品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参
 
返回首页本站声明公司位置联系我们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深圳市福源堂参茸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深圳市滨河大道5003号爱地大厦东座1402
  业务联系:韩先生  移动电话:86-15943029168/13723771727
  办公电话:86-755-83556106  图文传真:86-755-83397866
  电子邮件:okok99@ginseng99.cominfo@ginseng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