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產品
吉林參茸網
人參
 
  人參茸角(Antler)是鹿科動物雄性的第二性徵,著生於額骨的頂部。正常情況下,茸角每年新生和脫落一次,這種情況在哺乳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
  茸角形成過程包括兩個明顯不同階段:一是從新茸萌發到茸皮脫落,即具有茸皮的階段;二是從茸皮脫落到骨角脫落,即裸露骨角的階段。在我國習慣上把前一階段肉嫩時的角叫做「鹿茸」;而把後一階段骨化時的角叫做「鹿角」。鹿茸、鹿角實際上同是一物,只是老嫩不同而已,正如竹子出土時叫「筍」,長大才叫「竹」一樣

人參鹿茸分類
  按照鹿的品種分為:梅花鹿茸、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等。
  按照鹿茸生成階段分:初生茸、二槓茸、三叉茸、四平頭、再生茸等。
  按照鹿茸采收方法分:鋸茸、砍茸兩類。
  按照加工方法方法分:排血茸、藏血茸兩種。

 圖一 梅花鹿三杈茸(鮮品)      圖二 梅花鹿二槓茸(干品)        圖三 馬鹿茸(干品)
梅花鹿三杈茸 梅花鹿二槓茸 馬鹿茸

人參鹿茸名稱
  鹿茸拉丁文名稱: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鹿茸的英文名稱:Antler(國際英文文獻中將鹿茸、鹿角統稱為Antler)
  Deer Antler Velvet
  Deer Velvet
  Pilose Antler of Young Stag
  Hairy Deer-horn
  鹿角的英文名稱:Hard-Antler
  梅花鹿茸中文名稱:梅花茸、花茸
  馬鹿茸的中文名稱:馬鹿茸、馬茸

人參梅花鹿茸特徵
  梅花鹿茸又稱花鹿茸、花茸。茸體呈圓柱狀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槓」,主枝習稱「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1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外圍無骨質,中部密佈細孔。體輕。氣微腥,味微鹹。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槓細,略呈弓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稜筋及突起的疙瘩;茸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梅花鹿茸以粗大挺圓、頂端豐滿、質嫩肥碩、細底細毛、油潤光亮、毛色紅黃、皮色紅棕者為上品。茸體細瘦、下部起稜筋、毛粗糙、體重者質次。

人參馬鹿茸特徵
  馬鹿茸又名青毛茸,為馬鹿的幼角。形狀比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稱「蓮花」,三個稱「三叉」,四個稱「四叉」。商品馬鹿茸以蓮花、三叉、四叉為主。
  東北馬鹿茸:習稱「東馬茸」,又名「關馬茸」,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單門:大挺長28∼27厘米,直徑3厘米許,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黃色,細而光亮,質嫩,斷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央米黃色,有較細的蜂窩眼,微有腥氣,味微鹹。蓮花:大挺長16∼33厘米,下部有稜線,而質不老,斷面蜂眼稍大。三叉:質較老,皮色深。四叉:毛粗而稀,挺下部具稜線及疙瘩,分叉頂端多顯露光頭,習稱「捻頭」。砍茸:財腦骨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兩茸間距離較花鹿茸為寬。
  西北馬鹿茸:習稱「西馬茸」, 主產新疆、青海、甘肅等地,西北產的多為砍茸,長30∼100 厘米。挺多不圓,預端圓扁不一,表面有梭,多抽皺乾癟,分叉較長且彎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長,鋸面色較深,上端紫紅色,中段以下灰紅色,下部灰白色,常見骨質。有腥臭氣,味鹹。
  馬鹿茸均以茸體飽滿、體輕、下部無稜線、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米黃色者為佳。茸體乾癟、毛粗不全、體較重、下部起筋、斷面灰紅色看質次。茸體大部分毛已脫掉,顯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狀,內部灰白色,體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入藥。
  除上述梅花鹿茸、馬鹿茸外,尚有同屬動物水鹿、白唇鹿、白鹿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商品在四川稱春茸(水鹿茸)、巖茸(白唇鹿茸)、草茸(白鹿茸),產量很少。

人參春鹿茸特徵
  即「水鹿」鹿茸,茸體呈圓柱形,較細瘦,每枝茸多為二叉,少有三叉,主枝長50-70cm,從近磨盤處發出斜向上升的單附角;頂端細尖,與主體之間呈銳角,磨盤直徑4—6cm;外表毛稀而粗長,黑褐色或灰褐色;茸體表面有苦瓜稜,茸逐漸長老時則更明顯;橫切面有細蜂窩狀小孔,上段淡黃色或黃白色,中段以下逐漸色淡並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人參草鹿茸特徵
  即白鹿茸或白臀鹿茸,茸體呈圓柱狀分枝,每枝茸3-6叉,主枝長50-100cm,雙附角平伸,與主體略呈直角,各側枝上端略往上翹;磨盤直徑5-8cm,邊緣常有一圈骨質瘤狀突起,離磨盤15-4cm處分出側枝,各側枝均咬主體,略細,向上,側枝頂端渾圓;外表毛細密柔順,色灰白,立秋後呈灰中帶黑色;橫切面有細密蜂窩狀小孔;上段紫紅色,中段灰紅色,下部灰白色,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人參巖鹿茸特徵
  即白唇鹿茸,茸體呈扁圓狀分枝,每枝茸3-5叉,主枝長50-100cm;下筒為圓柱形,愈近上端愈扁闊;單附角平伸,項端微彎;磨盤直徑 4-7cm,在距磨盤3-6cm處分出側枝,茸體上部側枝頂端扁圓;外表皮一面為灰色,粗而短,另一端和近根處毛黑褐色,較長,排列雜亂而密;茸嫩時苦瓜稜及苦瓜療不明顯,逐年長老,苦瓜稜和苦瓜療變得明顯;橫切面、如蜂窩小孔上段紫紅色、中段以下逐漸色交談、常見骨質;氣微腥,味成

人參鹿茸簡介
【初 生 茸】呈圓柱形或圓錐形,略彎曲,無分叉,長約15-30厘米,直徑約2-3 厘米,皮紅棕色或棕色,密生黃棕色或淺灰色細毛,茸基底部鋸口略圓形,黃白色或帶血污色,外圍顯骨質。中部呈海綿樣孔隙,基部外壁略有骨釘,氣微腥,味微鹹。
【二槓鋸茸】茸體呈圓柱形,具有1個分枝,主枝習稱「大挺」,挺高14∼20厘米,分枝長10∼15厘米,直徑3-4厘米,較主枝略細,主枝頂端鈍圓飽薄,向內方稍彎曲,習稱彎頭,全形略如拇指與食指狀,作八字樣分開。鋸口卵圓形,直徑約3 -4厘米,中部密佈海綿狀細孔,體輕如朽木,外圍無骨質。外皮紅棕色或黃棕色,密生黃棕色或淡灰色細毛茸,多光潤,上端較密,下部較稀。分叉間有一條灰色筋脈,皮茸緊貼、體輕。氣微腥,味微鹹。
【三叉鋸茸】茸體具有2個分枝,大挺長24∼30厘米,直徑較細,多不圓,大挺略呈彎弓形,微向後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縱稜線(習稱「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習稱「骨豆」或「釘」),茸皮紅黃色,茸毛稀而較粗,外部骨質較厚。其餘同二槓茸。
【再 生 茸】即二茬茸,體形與二槓相似,特徵是大挺長而不圓,下粗上細,無彎頭,下部有縱稜筋,皮灰棕色,毛茸較稀而粗或生有較長的針毛,鋸口外部骨質厚,外壁已有縱稜線,質堅重,無腥氣,其餘與二槓略同。
【砍 茸】砍茸系連頭顱骨之茸,也分二槓、三叉等規格,茸形及氣味與二槓或三叉相同。茸角與腦角相連處呈環狀膨大,砍茸腦骨前端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的骨,習稱「虎牙」。腦骨潔白無殘肉,外附腦皮,皮上密生茸毛。
 
人參
 
返回首頁本站聲明公司位置聯繫我們關於本站網站地圖       
  深圳市福源堂參茸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深圳市濱河大道5003號愛地大廈東座1402
  業務聯繫:韓先生  移動電話:86-15943029168/13723771727
  辦公電話:86-755-83556106  圖文傳真:86-755-83397866
  電子郵件:okok99@ginseng99.cominfo@ginseng99.com